历史性终结打破食盐专营,北京下决心涅槃中国经济
来源:财经记者报道 | 作者:adminuser | 发布时间: 2017-01-10 | 1974 | 分享到:

引言:小小的盐看上去平淡无奇,但在古代却曾是决定国家的生死和富强的关键。盐对农业社会的价值并不亚于石油对工业社会的价值。其实在我国食盐在流通中被各级盐业公司层层加价,造成流通环节价格和零售价格偏高,目前市场上400克装的食盐售价在2.5元左右,有说法,每袋食盐的成本仅仅为0.5元左右。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情况下有的盐业公司还面临一边暴利一边亏损的困境额。

自2002年酝酿启动盐业体制改革以来,历经十几年最终尘埃落定。2017年1月1日,政府依据早先发布的《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宣布即日起废除食盐计划管理和政府定价机制,这项举措也为中国实施逾2,200年的食盐专营制度画上句号。随着食盐专营制度的结束,政府将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管制、取消食盐准运证、允许食盐批发商跨区采购经营、允许食盐生产商自营自销。

食盐价格放开后,是否会出现上涨?对此,多家机构的研究报告认为,预计普通食盐的价格会由于各方抢占市场出现下降。同时,随着食盐产销分离局面的打破,制盐企业有望分享到食盐销售利润,促进市场竞争;食盐品牌也会朝向多元化发展。

历史性终结打破食盐专营,北京下决心涅槃中国经济

在中国历史上,盐能影响历史,决定国运,引发战争,就是因为它代表着权力和财富

历史性一幕专营了2700年的食盐这次要改了

对食盐专营最早可以追溯至春秋时期,公元前685年,管仲成为齐国丞相。当时劲敌楚国国力强盛、人口兴旺,唯独不产食盐这一社会必需品。他上任后第一道政令,就是将齐国所有的制盐作坊造册登记,运销,分配、进出口归国家管理,零售归商。

历朝历代也都延续了这一做法,这么一算,食盐专营已经有2700多年的历史。相关题材的电视剧很多,《大清盐商》、《碧血盐枭》……包括演绎“邗沟官盐案”的热播剧《神探狄仁杰3》。

在专营专卖制度下,政府通过对特定行业从生产、供应、运输、销售的一条鞭控制掌控了行业总体发展。从目的来看,设置专营专卖行业是为了将以往掌控在地方诸侯、商贾手中的财源收归国有。通过这项行政措施,中央政府得以切断地方诸侯手中的重要财源,进而提高中央集权的稳定性。

然而,有得必有失。专营专卖制度的设置是为了巩固政府财源、抑制地方势力增长,但中央政府直接跨过地方政府从事商业经营,也充分体现了经营效率低下的弊病。在专营体制下,一体化经营导致供需失衡,此外,经营效率低落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而这些成本最终也落到消费者头上。也因此,专营事业成为当时社会上备受关注的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