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店,要工商登记吗?看电商法草案怎么说?
来源:嘉兴市场监管 | 作者:adminuser | 发布时间: 2017-01-12 | 3297 | 分享到:
网店,要工商登记吗?看电商法草案怎么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草案)》(以下简称电商法草案)近期经全国人大首次审议,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1月8日,由中国社科院法学所、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会主办的“第一次网络与信息法治圆桌会议暨《电子商务法》草案研讨会” 在京举行。

       “自然人开店是否需要工商登记”成焦点

网店,要工商登记吗?看电商法草案怎么说?

       “自然人开店是否需要工商登记”,是当天研讨会现场专家交锋的重要问题。

       根据电商法草案的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都要依法进行工商登记;不过,依法无须取得许可的以个人技能提供劳务、家庭手工业、农产品自产自销以及依照法律法规不需要进行工商登记的除外。

       在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国际法所联合党委书记陈甦研究员看来,有些法律规定立法初衷都是好的,但是实际实施起来,效果却未必理想。比如电商法草案中涉及的“自然人开店是否需要工商登记”问题,是营业行为还是自己处置一下个人资产行为,实践中就很难分清,实施起来难度也会很大。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凯湘表示,立法的目的是基于实践和现实的需要。以淘宝网为代表的个人网店大体分为四种经营状况:持续经营的、兼职经营的、偶然经营的、长期不经营的。其中偶然经营和兼职经营占主体、约70%,持续经营的约3%—5%。让所有自然人去工商登记,不仅浪费大量行政资源,也容易挫伤网商的积极性。此外,类似京东等较大电商平台都有很好的服务、认证规则,对于自然人网店的规治应该交给平台。

       不过,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薛军认为,第三方平台是这部法律真正需要规制的。他认为,任何有经营活动的自然人,都应该有商事登记,这也是为了消费者利益的保护。同时,一些企业以个人名义注册,平台审核无法确保其企业真实身份,对于监管来说带来很大困难和信息不充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院长龙卫球也对自然人登记写入草案持肯定态度。他强调,电商法不仅是民商法,还应该是一部监管法,要搭建监管的体系、机制和手段。谁来监管、怎么监管,如何通过监管解决特别是平台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都要研究。目前的草案在平台监管上不能弱化,反而应该强化。目前的草案过于强调自由,强调市场的配置作用其实价值不大,必须对平台上发生的诈骗、不正当不公平竞争做好监管。

以治理的思路解决电商平台上的问题

网店,要工商登记吗?看电商法草案怎么说?

       电子商务平台上的问题是电子商务发展中问题的集中体现。对于平台在什么条件下承担责任,以及承担多大范围的责任一直是学界和实务界讨论的焦点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薛虹教授以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为例,提出电商平台涉及的主体比传统法律关系更加多元。除了交易双方和平台经营者,还可能有沉默的第三人。传统的通知删除规则是互联网发展早期的制度设计。解决平台问题,应该更多通过建立各利益相关方参与平台治理的方式。

       网络法治圆桌会议秘书长周辉博士认为,在平台经济的电商环境中,平台经营者是整个电商生态的主导者。平台上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平台。平台经营者虽然是私主体,但是对于平台上的活动既有一定的审查义务,也有一定的管理措施,拥有某种程度上的“私权力”。设计怎样的制度框架,去发挥好、实现好平台经营者的治理功能,规范好、监督好平台经营者的“私权力”,应当是电商法需要特别回应和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电商法与其他法律定位的不同,也才能实现电商法的独特使命。